首页校务通知学校概况教师队伍教育科研对外交流德育园地家校之窗校本课程学生空间图片专栏办公信息新生报名
对外交流
 通知公告 
 交流新闻 
 游学感受 
 
交流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对外交流>交流新闻>正文

比较中反思 实践中借鉴——“中美千校携手交流团”外出学习报告

作者:  时间:[2018-10-14]  来源:

比较中反思    实践中借鉴

——“中美千校携手交流团”外出学习报告           

山大附中实验学校  陈爱东

2018915  8:13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下午300,北京东方饭店16层第七会议室,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合作部主任傅博在培训会上致开场辞:我们此次中美千校携手项目交流团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启程。

是的,昨夜又是凌晨走出北京西站,拖着行李等公交车时,北京街头渐起的阵阵寒意提醒我,上次,上上次,也是这个点睡眼惺忪的走出火车站,但那时,却完全没感受到一点点凉意啊。

仔细算来,自54日接到这个活动通知,至916日正式参加活动,历时4个多月几近130多天的前期准备,其复杂程度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区政府,区人社局,市外事办,省外事办,美国大使馆,层层审批,各种数不清的表格要填,种类繁多的手续要一次次找相关负责人办理,整整一个暑假,只菏泽市外事办就去过至少十几次,期间各种想象不到的麻烦更是让人焦头烂额。

在网上注册160表,全英文版的页面本就让我摸不着头脑,边用手机搜索翻译着边一步步小心翼翼的填写,弄了整整4个小时,快填到最后一步时上传照片发现照片审核不过关,结果导致从头再来;去办理签证之前需要照照片,再三和市外办的工作人员核实,请其明确需要什么标准,得到的答复是照相馆的人都自然知道,于是找了个正规的照相馆照好了准备用于签证上的证件照,重新回到市外办,工作人员看了一眼却又告知我:不许露牙齿,出去重拍!当时的感觉,找不到确切的词形容;缴纳面签费用,要求必须在中信银行办理,搜遍整个菏泽市,也没有一家中信银行,于是,只能驱车赶往济宁;望眼欲穿的等着教育部回复的任务确认件,从北京快递过来,打开一看,学校的名字写错了一个字,已然盖好了大红印章,没法说改就改,可是市外办还要求必须上交任务确认件,否则不予办理下一个程序………

类似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多到后来如果哪一个环节或者程序能一次顺利办成,我甚至感觉不可思议。所幸,办法总比困难多,坚持,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再简单说一下整个办理流程,差不多是这个样子:报名,准备材料(中英文版),拿到征求意见函,再填大概十几样表格到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待省里的复函(这是很难的一步,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接近2个月,真正的办理其实还未拉开帷幕。)拿到复函,邮寄到北京,教育部会下达任务通知书,转回市里,上传省里,会下达任务确认件,然后,办理因公护照,预约面签,面签,购买机票,签证缴费,网上注册,DS160表,cgi,个人uid,申请编号,各种弄不晕你不算完的表格。

自今天起,将用最真实的语言写下此次美国之行的感受,用最直白的文字记下每天的经历,与大家分享。

无意去探讨,去比较,去评判,去结论。因为很多事情本来就见仁见智,可能每个人都会有对问题不同的看法,所以掺杂主观感受的描述,只能代表一个人的角度和视角。再次重申,之所以有勇气与大家分享,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我尽最大努力给大家记录、还原此次交流活动最真实的画面。

 

2018915     920     出行前一天

下午3点,培训正式开始。负责人发给了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才办理下来的护照和签证,回想在美国大使馆面签时严肃的流程和气氛,还心有余悸,毕竟,那么多前期工作都做了,万一拒签,真的让人欲哭无泪。

然后是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副文化官盛哲明(Mr.Benjamin Sand)对于美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简单介绍,虽然他一再强调美国人很inform,但是,他的装扮却是整个会场最正式、最郑重的一个,相比之下,我们的衣着,反倒是随意的与会场气氛不太相符。幽默,诚实,热情,这是盛先生留给人的大概印象。

谈到美国的办学,他说在美国并不会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或者教材,办学不会受到联邦政府的控制,地方政府负责教育,每个州政府会有自己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即便在离得很近的两个州,也可能会呈现出很大的不同。美国学生在想升入大学时也需要一个“考核”,但是这个考核不同于中国的高考,他们认为不可能通过一次考试就了解认识一个学生,可能一个孩子并不擅长考试,但是这并不阻碍他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艺术家或者社区领导。所以,大学对学生录取时的考核会参考包含推荐信、个人申请材料等很多方面,类似中国高考的标准化考试ACTSAT越来越不被看重。

是的,你没看错,是越来越不被看重。

谈到美国的教学,他说了三个最重要的点,多样性、学术自由、允许失败的自由。美国的学校会允许和接纳不同宗教、不同信仰、不同性取向的多样性的个体,接受不同观点的学术自由,鼓励挑战任何领域的传统智慧。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所说的允许失败的自由,鼓励学生冒险,当失败被接受,被认可,甚至被拥抱,创新就会蓬勃发展。当时他还谈到一个细节,引发了会议室一阵笑声:在美国的课堂上,如果一个学生钻到了桌子底下,老师也必须钻到桌子底下去教他。课堂上必须经常问的是:你是怎么想的?你的观点是什么?

谈到爱国教育,这位外交官开朗的笑了好久,他诚恳的说,美国一直认为中国更注重爱国教育,从小教育孩子要爱国,说道这里,这位年近40岁的中年人,调皮的做了一个小学生升旗时少先队礼的动作,他认为美国非常不一样,爱国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甚至,很多大学对美国政府持批判态度。

谈到好学校标准,他说了一句话,做的最好的学校,就是能够帮助孩子们最光明未来的学校,能适应变化的学校。对于美国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更多人的看法是美国的私立学校要好于公立学校,在很多州,可能也的确如此,经济上更富有的家庭可能会把孩子送到教育条件相对好一些的私立学校。当然,美国也有一些非常好的公立大学,而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学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学费,因为学生大学的学费都是申请贷款,需要个人工作后自己去偿还,这和家庭经济条件无关。甚至他开玩笑说,很多美国大学生毕业了,来中国工作,就是为了挣钱还大学费用的贷款。以2017年为例,中美高等教育留学人数的对照,中国在美国留学人数大概是18万,美国在华约2.4万,这是两个极其不对等的数字。谈到去美国留学,盛先生给的建议是,学习期间可以多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尽可能多参加一些与未来职业无关的课程。是的,你没看错,多参加一些与未来职业无关的课程。

然后随团组织部门强调了N多注意事项,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入关时不要有水果之类的,也许会有专门的狗去闻你的行李,哪怕闻到了盛过水果盒子上的味道,也会要求你开箱检查,水杯里不要有水,哪怕有一点水,不会要求你打开喝掉,也许会直接把你的杯子扔掉。之后大家做了自我介绍,40多个人,记住的没有几个,每个学校展示的准备赠与访问学校的礼物却真的是很有创意并且很用心。

晚安,明早4点要起床。

  IMG20180915160427

  IMG20180915162317

2018916     正式行程第一天

4点,起床收拾。

6点,从东方饭店乘大巴集合,前往机场。

6:30,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开始办理行李托运,打登机牌,之后乘小火车去往登机口,安检。一切办理完毕,距离850的登机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虽然并没有吃早饭,但是经过一早晨的折腾,也并没有吃东西的念头了。

在这中间有个小插曲,办理行李托运时,因为已经给他说明了行程,所以可以直接把两张登机牌一并打印出来,工作人员于是连同护照交给我了两张登记牌。即将进入登机口时,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瞬间发现他交给我的竟然是两张一模一样的登机牌,全部是从纽约到芝加哥的UA743的登机牌,无奈又重新折回去办理。这样一耽搁,使得我直接脱离了46人的大部队,于是,接下来的一切,都只能是靠自己一个人摸索着来找,虽然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但是也切切实实的体验了那种感觉:经历即成长。就像课堂上我们如果领着学生,也能把问题解决,但是,这绝对远远不如让学生自己摸索着,一步步找到答案的过程给他的印象更深刻,也更能获得成就感。就像刚才,跟着大部队走,我也能到达登机口,但是,这远不如自己摸索着一步步去找带来的自我认同感来的更为强烈。

此刻,中国国际航空的CA819次航班的飞机正平稳的飞行在祖国大好河山的上空,载着几乎没有一刻不在忐忑中挣扎的我,准确的说,自飞机滑行结束后离地的那一刻起,一个念头就开始冲出来抱紧我:如果飞机失事了,从这样的高度掉下去,会不会摔得面目全非,死的很难看?会不会有可能连尸首都找不到?要摔也摔在中国的土地上吧,掉到海里的话,摔下去那一瞬间的疼痛感是不是会轻一点………。类似这样的念头挥之不去,不敢往下看,却又忍不住往下看。确定自己是没有恐高症的,但是,很奇怪的是,只要是离了土地,就会被类似的念头紧紧扼住,比如坐船进了大海,就会一直想如果船沉了,掉到海里,能坚持几分钟就会被淹死,临死前呛水不能呼吸往下沉的那一刻到底会是有多么绝望,凡此种种。唉,那一刻的意念真的不受自己支配。

9:20从北京起飞,手表显示时间下午3:30左右,透过飞机的小窗户望去,太阳逐渐落下地平线,黑夜即将给这个世界裹上厚厚的帷幕,机翼上亮着的灯在黑暗中愈发明显。

下午4:00,太阳已经完全不见踪影,黑夜已经完全来临。

下午7:30,窗外已经开始变亮,太阳努力的跳跃着,一点点露出她的面庞,就在某一个瞬间,太阳挥洒着刺眼的光芒,给翻滚的云层涂抹了一层诱人的色泽,天,亮了。恍惚间,你会以为这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清晨,可是,明明丢掉了一个晚上。

手表显示北京时间晚上10:40左右,经过漫长的13个小时的飞行,飞机抵达纽约纽瓦克机场,在座位上蜷缩了十几个小时,早已冻得瑟瑟发抖的我,带着满身疲惫准备出关。按说之前已经过了那么多道安检程序,出关应该不会太繁琐,可是眼前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几百人的队伍,在一点点的向前蠕动,负责办理出关手续的只有2个窗口,队伍在以蜗牛爬行的速度向前移动。

大概1个半小时以后,12:20左右,工作人员在海关申报表上盖上了蓝色的印章,才算完成了第一步。

匆匆去转盘处取行李,却发现行李早已经被从传送带上取下来扔在了转盘处,孤零零的等待着我们。好在同行的还有4人,因为接下来还要办理纽约到芝加哥的转机,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听不懂,看不懂,几个人跌跌撞撞办理好登机手续,找到登机口,实属不易。一路全靠摸索,比划,情急之下,多年不用的英语单词也被逼着说了出来。

重新坐定,看了一下时间,下午1:20,距离登机时间已经没有多久,本来以为4个小时的转机时间应该是很充足的,现在发现,一般情况下,也许刚刚够用。只出关就得花费大概2个小时。再次登上飞往芝加哥的飞机,困意袭来,因为此刻对生物钟而言,正是午夜凌晨2点,最困最困的时候,可是眼前的世界,却是艳阳高照明晃晃。

飞机起飞时耳膜里极度的不舒服和机舱里让我全身起满了小米粒的低温都没能抑制住睡觉。困,实在是很困。

顺便说一句,美国的飞机乘务员,真的不是“空姐”和“空少”,大部分应该是“空奶奶”或者“空爷爷”这个年龄段的居多,态度很友好,服务也很热情。

当地时间下午4:30,手表显示北京时间凌晨5:30左右,我们抵达芝加哥奥黑尔机场,取完行李,坐上大巴车,还是困。距离从北京出发,已经整整接近24个小时,一天一夜,都还没有好好休息。

谈一谈在路上看到的、听到的美国消费情况,加油站显示汽油2.79美元每加仑(一加仑相当于3升左右),地接说超市里鸡腿0.59美元每磅(一磅相当于9两左右),牛肉2.3美元每磅,西红柿0.79美元每磅,苹果0.6美元每磅。总之,地接介绍,美国的生活成本比较低,相对于国内,他们一家人在美国每个月花费在吃饭上的费用要更低。但是,所有的东西,只要和人工有了联系,价格就会高很多,美国是一个小费文化的国家。当然,他也分享了很多的不便利,比如你不可能指望能去楼下小商店买个酱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只能开车去专门的shopping  mall。(后来想到,如果没有美国的工资标准作参考,好像这些个价格都没太有参照。在芝加哥当地,不是市区,初入职教师的年收入大概是5万美元的年薪,后续可能会更高。刚工作时也就是差不多5000美元每个月。换句话讲,5000美元每月在芝加哥消费的物价,可以直接对比我们5000元人民币在国内消费的物价)

坐在大巴去往酒店的路上,往窗外望去,绝大多数能看到的地方,都是草坪,到处满眼的绿色,的确是让人感觉很舒服。除去马路,很少有硬化的路面,都是草坪替代。包括在当地很常见的一栋栋的别墅周围,也是如此。每栋别墅的价格,因地区可能会有差异,当地的那些,地接介绍大概是40—50万美元每栋,房子的价格不算贵,但是每年的地税,保险费和管理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还介绍了一个细节,如果你家的草坪不按时修剪,社区不会给你打招呼,他们会直接派人来帮你修剪,不过,所需费用的账单也会直接很快邮寄给你,记到你家账上。理由是你自己不修剪的行为会降低整个小区的形象,甚至会影响房子的价格。

  IMG20180917085051

当地时间周日晚7:10,北京时间周一早8:10,终于到达酒店。折腾了25个小时,可以暂时安顿一下了。窗外华灯初上,夜幕很快降临。此刻的学校,应该是刚刚要开始新的一周的工作。晚安,早安!

  IMG20180917100704

2018917     交流第一天

早晨起来,头昏昏沉沉,发现自己不像手机反应那么迅速,落地就能马上跟上当地节奏,自动调整为当地时间。昨天整个晚上,一直是睡睡醒醒,最后一次醒来是凌晨4点,再也没睡着。

早饭还算适应,唯一不太接受的是,兴冲冲的去接一杯牛奶,想暖和一下胃,用手一摸,冰凉。美国人民的餐饮真的是更偏向于凉,大早晨也是冰凉的牛奶,学校、酒店、机场等公共场合,随处可见的是凉的直饮水,没有热水机。这一点,在以后的几天里,更是得到了印证。每次吃饭前,面前会有一大杯加了冰块的冰水放到你面前,看的我胃直哆嗦。

插入一个细节,在进入学校之前,带团负责人一再强调关于拍照的问题,在美国,应该是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在公共场合未经别人允许,绝对不能对其拍照,哪怕有时候只是感觉孩子很可爱。在学校更是如此,他举了一个例子,美国的老师如果在课堂上出于教学的需要拍一些视频,如果这些视频中包含有学生的镜头,老师想把这些教学视频拿出去公开或者给其他人看,必须征求每位家长的同意,如果家长不同意,老师是没有权利擅自把含有孩子镜头的视频资料拿出去公开的。所以,一再要求我们,进入学校如果想要拍照的话,必须要事先征求老师的同意。

首先到达的是North  Shore  School District  112,这是一个公立学区。接待我们的是该学区教育长Mike ,美国的学区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教育局,但是规模一般不如我们的教育局所管辖的范围更大,以112学区为例,共有10所学校,包含一所绿湾学前教育学校,七所小学,2所中学。Mike 是一个非常非常热情开朗的人,2天的参观学习他全程陪同,看到他的每一分钟,他给人的感觉都是激情满满,他本身属于身材高大,有点胖的那种人,全程参观介绍按说比较容易疲惫,但是在他脸上看到的,除了笑容,就是热情,爽朗的笑声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很容易被他感染。简单的欢迎仪式上,Mike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该学区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去学校参观交流。当天我们一共参观了该学区的三所学校,Braeside小学、Wayne  Thomas 小学和另外一所中学。拣自己印象最深的拿来记录:

第一,Mike在介绍学区情况时谈到一点,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年龄3—14岁,组成有64℅白人,2℅黑人,28℅西班牙人,3.2℅亚洲人,五分之一的学生在家根本不说英语,15℅的学生已经确定残疾,25℅的学生在经济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介绍完这些,他接下来充满自豪和骄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为学生的文化、种族和民族多样性感到自豪。按照咱们大多数学校的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时,如果学校也有类似复杂的组成和情况,紧接着而来的,一般会有2种情况要说,一是会说学校因此会有多少多少困难,要么会说学校针对特殊情况做了多少多少工作,付出多少多少努力,更多时候是凸显学校不容易。真的很少有人是发自内心的为这种多样性感到骄傲。所以,当时的印象很深刻。

还有一点,不断出现在他口中的一个词是serve,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

第二,外观上看,没有一个学校像我们国内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学校没有围墙或者护栏,也就是没有我们平时大多数学校所有的那个明显的界限,学校外围大多是草坪。再就是安静,没有铃声,更不可思议的是,没有听到国内学校经常会有的下课后孩子们震天的喧闹声,整个学校安静的让我们感觉很奇怪,后来知道,在小学是没有统一的下课时间的,孩子们由一个教室直接换到另外一个教室,老师可能会安排一位同学做Leader,帮着老师管理在走廊上的这段时间,然后十几个孩子排着队伍在走廊上走着,换到另外一个教师的教室的场景倒是比较常见。

第三,课堂和教室。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黑板加整齐桌椅的教室,美国小学的教室更多看起来不那么像教室,东西很多,环境和温度都很舒服,怎么说,也许你会以为这里是家里的客厅。每个班级里的十几个孩子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选择自己喜欢的舒适的方式和老师围坐在一起,需要分组活动的时候,则会更随意一些,每个小组会自由选择探究的地点,或坐或站,老师则不停的在不同小组之间指导。无一例外的,几乎每节课都有一种“模式”,合作探究,每个课堂甚至每时每刻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老师对于每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但是会设计不同的活动来达成这一目标,然后给每个小组提供充分的时间来合作完成任务。其中有一节课应该是识数课,一个小组通过扔骰子的方式,扔出两个数,然后2个数字加起来,接着需要在老师发给的卡黑涂上对应的数目。一个同学扔,一个同学涂,然后互换,所以这个组只需要两名同学即可完成。还有一个小组是采取挑选不同颜色、形状的类似积木的教具,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摆成对应的形状,因为形状和颜色较多,所以这个小组一共有5名同学参与。其他小组也各有各的活动方式。

老师在课堂上的定位,可能也真的体现了“服务”这两个字,从外在上看,学生在哪里,老师就去到哪里。某节课有一个小组围坐在地上讨论问题,老师是一位身材明显发福的中年人,弯腰或则蹲下对他而言,都非常非常吃力,但是当他走到这个小组旁指导时,他顺势很自然的跪下一条腿,和孩子围在了一起,整个过程自然的就像他抬腿走路一样。从内容上看,孩子需要什么,老师就提供什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数学、读写能力的培养,如何与其他孩子交朋友,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

再分享一个具体案例,在一个四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室里,我发现了好多我们平时用来盛放鞋子的普通的鞋盒子,整整齐齐的放在窗台上。我很好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幸好旁边有个老师懂英语,让她帮着翻译,弄清了这个疑问。老师完整的介绍了一下他的这个教学设计:首先会让孩子在鞋盒子两侧各钻一个洞,然后拿一根硬的可以旋转的杆穿过这2个孔,再在这个杆上卷上非常非常长的卷纸,卷纸上可以书写文字,可以画图。接下来老师会布置一个主题,比如印第安人的起源,然后孩子就去自己查阅资料,从印第安人的起源、发展、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可以写文字描述,也可以画图,每个周都完成一部分,卷起一部分。下周再继续研究另外一个方面,所有内容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形式不限。这个活动整整进行一个学期,然后学期末每个孩子拿出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并完成的。有点像大学论文吧,又有点像项目式学习,只不过,这是他们四年级的孩子在做的内容。

第四,孩子的状态,一定要谈一个小女孩,韦恩托马斯学校的一名四年级学生,这个学校有一位刚刚雇佣的、才做了四个月校长的非常年轻的校长,所以看得出他非常有想法,学校门口两侧的花坛里,同时放着美国和中国的国旗,发给我们每个人的参观指示图上,很用心的用黄色突出显示要参观的地方,并且都有中文翻译,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接待我们的是6个孩子,然后每个孩子负责带一组人员去参观学校,边走边介绍。负责我们组引领的是一个小女孩,落落大方,阳光开朗,非常清晰的表达,全程脸上充满了笑容,当然,这个孩子之前肯定有准备,可是,整个交流过程中让我吃惊的是回答我们现场提出的问题时她的表达,思路清晰,反应能力超强,一路带我们参观,一路不停的介绍,我们交流的很是融洽。很暖心很圈粉的一个小姑娘。

再谈一个孩子,在Mike带我们参观学校过程当中,当我们一行人从走廊上经过时,有一个孩子本来正在上课,看到Mike后,他从教室走了出来(在美国课堂上这种情况是允许的),先是很郑重的给Mike握了一下手,然后说欢迎来我们学校参观之类的,Mike问了孩子的近况,两人聊了一会,然后孩子回去上课。当时给我的感觉:惊讶,有趣。本来以为是偶然,但是在参观第三所学校时,走廊外又碰到一个孩子,类似于成人之间那种特别平等的交流再次再孩子和Mike之间发生。

最后分享一个我们和学校老师交流时的细节,我们同行的一位老师问到美国学校的校长,对于学生评价是如何开展的,校长回答的具体内容虽然我印象并不是很深了,但是他在回答之前说了一个词,并且连着说了三遍,很小心,很小心,很小心,当时给我的感觉是似乎一下子感受到了教师对于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那种很小心翼翼的保护。

晚上很愉快,也很意外,见到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教授的表哥,他乡遇亲人,不容易,因为他家孩子正好读高中,所以又正巧了解了一些美国高中的教学情况。一个印象:美国高中的课程并不轻松,学习也不轻松,数学和物理会比国内的还要难,课堂的模式基本是分科分层,绝对小班化,高中后两年时,每个孩子都会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对孩子的发展方向做专门的指导,社区大学,普通大学还是选择其他方向,并且会对这个方向之下孩子的学习课程进行规划和指导。

 

 

 

 

2018918   交流第二天

今天的安排主要是中美基础教育对接研讨会,在West  Leyden  High  School进行,首先开始的是各种致辞,one by one,每个人的发言都比较简短,包括伊利诺伊州总学区长的发言,也是简洁明了。会场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报告厅的格局,是一种类似于餐桌式的,每个桌子上可以坐4-5人。又一次见到了Mike,仍然是热情洋溢,激情满满。这中间还有学校三月乐队的演出,规模目测大概有400人左右,超大,可能会非常好奇什么样的舞台能放400人,并且这400人还每人手里拿着一件乐器表演。答案是:没有舞台,走廊,小厅,都是表演者所在的地方,整个表演不是传统所见的那种表演者和观众界限明显,而是交织在一起的。

发言中,多个人提到了中美之间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交流、合作情况,也知道了很多人,很多项目在致力于促进彼此之间的深度交流和融合。接下来有三个分会场:学生之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姐妹学校。主办方把我们分成三组,循环参加。每个分会场都拟定了中方和美方的老师作为代表发言。

学生之声主要是通过一些具体案例的分享,意在说明要倾听、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愿,现分享几个美方老师在发言时提到的具体案例。

玛利亚,一个因为家庭原因从其他国家转到该高中的孩子,来到这个学校之前,她不会说英语,不认识任何一个人,但是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该校的一个双语环境的戏剧项目,其中一门语言正好是她的母语,试镜后她拿到了主演的角色。3年后,玛利亚成了学校的明星,并且她和她的朋友们创办了一个俱乐部,专门帮助不会说英语的学生参加体育、戏剧等活动或者课程。再之后她拿到了大学的的全额奖学金,她也成了她的家庭中第一个从大学毕业的人。

第二个案例,学校要给学生更换新电脑,校方采用了这样一种方式,提供不同型号的电脑,让学生使用一周,并且让他们提出专业性的反馈。一周后,孩子们把这些反馈发到了网上,学校采用了反馈结果,并且后来,这个反馈结果还被很多其他学校所采用。还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到底配备什么样的椅子,需要配置什么样的科技装置,于是让孩子们设计图书馆,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指导的,英语老师甚至把建筑师带到了课堂上,给学生分享一些建筑学理念,教给他们如何设计等等。

在姐妹学校这个分会场,首先邀请了Paul Blanford ,一位已经和我们国家上海的一所小学建立友好学校的校长进行发言。校长分享了两所学校的学生互访经历,由于两地气候、环境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别,所以在上海小学的学生去美国交流时,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知道上海的孩子要来,校长带着孩子去机场接机时遇到了暴风雪,导致飞机延误,比预定到达的时间整整晚了8个小时。他带去机场迎接的孩子们正巧带着乐器,于是孩子们在机场进行了演奏,得到了很多路人的赞赏。达到后,上海的孩子们和当地学校的孩子们很快熟悉,他们一起上学,一起滑雪,参观了奶牛场。当然会有语言上的一些障碍,但是这并未太影响孩子们在一起的沟通和交流。除了这种直接的互访,他还谈到了2所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其他的加强沟通、交流的方式,比如课程共建,比如一些项目的合作等等。

然后分享介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他也大概介绍了人大附中的概况及建立国际友好合作学校工作的开展情况。

学校的午餐过后,参加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个分会场,个人感觉,这个分会场的吸引力最小,也可能是因为刚刚吃过午饭,主办发所邀请的当地学区的校长有很多都没有出席。在这个会场主要就是介绍学校的网络建设,多媒体使用,一些先进的探究实验室的建设等等。

会议快要结束时,我偷偷溜出去看了一下美国的高中教室和课堂,每个班级的人数的确很少,下课后孩子们拿着书包匆忙的奔向下一个教室。到了高中,应该说,美国的高中和大学基本上是不需要衔接的。

今天的交流主要活动地点就是集中在这一所学校,活动内容也以会场形式居多,感觉不如昨天更有收获。

  IMG20180918090221

  IMG20180918152114

2018919   交流第三天

今天需要转机夏洛特。

早晨430起床,收拾完行李,早餐,然后奔赴机场。其实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晚上还是会醒,但是并没有那么频繁了。4点醒来后,想再睡的时候,再也睡不着了。订好的闹钟根本成了摆设。

7:15启程,到达机场后,登机牌,安检,所有手续办理完,赶到登机口时,发现飞机晚点,比预飞的时间整整晚了一个多小时。

这次飞机上的经历真的挺有趣,拿来与大家分享。打完登机牌,我发现自己的座位是20B,当进入机舱找到第20排时,却意外的发现20A20B20C这三个座位上都已经有人坐上了,当然,因为是美国国内航班,所以3位全是美国人。这可太考验英语不怎么样的我了,像这种复杂的情况,我的英语水平可是有点不够用。幸好有飞机乘务员的帮助,我倒是很顺利的坐到了20B的位置上,一左一右两位国际友人的中间。

坐下来后,这两位外国朋友就饶有兴趣的围绕着我开始“研究”,虽然我英语说得不好,但是听还是能听懂一部分的。左侧女士的第一句话是“I think  We have  a  good  luck  today”,右侧男士回答“I think  so”。当然,他们一直都是非常和善热情的表情。此情此境,让我一下子想到,在国内遇到外国朋友,也可能会多看两眼的情况,而此刻的我,就是他们眼里的外国人。我如果再不说话的话,就太尴尬了。于是,磕磕绊绊的交流开始,我蹩脚的英语只能进行一些诸如“第几次来美国”“停留多长时间”“要去到哪里”“有没有去过中国”“有没有听说过北京”等等简单的话题上进行,虽然很不容易,于我而言却有很重要的意义,环境逼的我终于敢开口说话了,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我发现自己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并没有完全还给英语老师,关键时候还是可以抵挡一阵子的。也是从这次起,我对与外国朋友的交流没那么紧张了,甚至后来,在飞机上,我成了邻座和后座的“代言人”,替他们完成与飞机乘务人员的正常交流。虽然很简单,但是,我很高兴。

到达夏洛特后,已经接近中午12点。首先去到了东航书院,这也是夏洛特市首家中文沉浸式双语学校。有一位夏洛特的市政议员参加了欢迎仪式,夏洛特一共有7名市政议员,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雇佣了一个市长为其工作,所以,从这个说法中就可知道市政议员的地位和作用。

非常高兴的是这所学校有中文老师,学校一共15名老师中就有10位是中文老师,其中有几位是来自汉办的,学校不用为其支付薪酬。这个学校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学校,首先是学校机制,是公立性质,但是是一所特许学校,可以突破学区的限制进行跨学区招生,一般的公立学校是不允许的。同时,学校在资金来源上除了政府的拨款,还可接受个人投资,这也是公立学校不允许的,总之在这所学校,孩子不用承担昂贵的学费,这一点应该是和私立学校最大的不同。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双语教学,语言浸入式课堂,从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8年级,每个年级的课程设置又不完全相同,比如小学一年级,半天英语课程,半天中文课程,因为这个学校创办时间不长,刚刚4个月,目前在校人数约90人,所以很多东西还不是很成熟。

午餐过后,学校校长给我们做了一个报告,内容大概是美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他本人对于美国教育的思考,之后是学校参观,相比较来说,这个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简陋,甚至有点像我们的板房,因为学生人数比较少,所以教室的数目也不是很多。

飞到夏洛特后直接去到了学校,还没有安排住宿,所以下午的交流结束的稍微早一些,回到酒店后,安排好住宿,本来想躺一会,却很快睡着。

再次醒来时,是被窗外飞机起落的轰鸣声吵醒的,这个酒店离机场很近,虽然夏洛特在美国属于三四线城市,但是她的机场非常非常繁忙,飞机起落的轰鸣声,一直不绝于耳。

噪声中度过了一夜。

  IMG20180919144136

  IMG20180919133327

 2018920    交流第四天

今天的交流分组进行,小学一组,初高中一组。

我们首先去到了Olympic  High  School,首先惊讶的是这个高中的安保工作,也许是学校规模相对比较大,有2600名学生,生源组成也比较复杂。44.3%是黑人,34.4%是白人,6.0%是亚洲,剩下还有其他后裔,是夏洛特第五大高中。进入学校之前,我们需要上交护照,安检之后才被允许入内,这这里也分享一个细节,美国几乎所有学校的最重要入口的门,从外面是无论如何打不开的,必须有人从里面开门才能进入,也就意味着,任何外来人员,如果没有学校接待人员的引领,是不可能直接进入学校的。

到学校后,有点类似国内学校参观的流程,带领我们参观了几个老师的课堂,音乐课,体育课,生物课,每个班的孩子都不是很多,最多的也不超过30人,学生除了完成必须学习的课程如英文,数学,科学之外,其他课程则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一门课程可以有1个学分,所有课程的学习必须达到24个学分才能毕业。当被问到学校到底有多少种课程时,主管教学的负责人和孩子的回答都是many,可是都说不出具体数字。后来发现这是真的,太多的课程,2600多个学生,每个班级不超过30个人,也就意味着同一时刻,全校有一百多位教师在同时上课。

在参观过程中,认识了一个非常热情的小姑娘,已经学习中文8年,日常的中文对话交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她还有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瑞雅。一直带着我们参观,没有多久,我们就很熟稔了,后来离开时,我把自己带来的礼物全部都给了她,她在我的本子上写下了她自己的电话,期待着有机会来中国。嘿嘿

还是想谈这个学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安全保卫工作的细节,第一,接待我们的有学校校长,副校长,负责课程的负责人等,可以看到,他们每个人腰里别着或者手里拿着,但是肯定都有,对讲机,一刻也不离身。也不断的听到里面会有一些指令传来,或者,校长用它来下达命令,普通老师那里是没有的。第二,下课铃响,这些管理岗位的人员,也还有一部分老师,马上就会到室外,他们会在走廊上,楼梯口,总之是各个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直到下节课开始,学生全部进入教室后他们才离开。其实这两种现象在其他学校也见到过,之前以为是个别学校在做,后来仔细观察,这种形式在美国的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还是相对比较普遍的。

离开奥林匹克高中后,我们去到了Spaug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enter ,直译过来是叫做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相当于我们的教师职业培训中心。在北卡州,对于教师要求比较严格,教师资格证每5年会有一次考试或者重新注册,而在这5年之中,教师必须每年学习且拿到8.5个学分,否则,就会失去做教师的资格。所以,这个教师职训中心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内容包含一般的师训如怎样教学生,如何和家长沟通,怎么与孩子交流,也包含一些前沿的课程项目,老师会在这里先把新的课堂内容学会,然后再回到课堂教给孩子,总的来说,课程来源分两类,一是由学校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提出特定的培训内容,再就是培训中心的专员也会设计一些内容,教师培训相当于是给教师提供的员工福利,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培训的时间和内容一般是由教师和校长商量后,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来规划。

下午和初中组汇合后,一同访问了韦德语言学校,其特色是为学生提供第二种语言,包含汉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每个孩子除了英语外,都可选择一种第二语言,从幼儿园到8年级,学生沉浸在目标语言的学习中,该学校大概有340名左右的学生选择了汉语。依次参观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汉语课堂,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正在教学汉字,金木水火土,看到一群金发碧眼的孩子在用略显奇怪的语调摇头晃脑的读着汉字,瞬间有不一样的感受。

到了四年级的课堂上,孩子用中文进行基本的语言交流已经基本上没有问题,一个小女孩说她和她的哥哥都在学习中文,并且她的哥哥很快就要到中国去了,她的妈妈说长大后,让她到中国做一个诗人。

每个教室里授课的也全是中国教师,全部是中文教学。从师资、课程、教材等很多方面来看,这个语言学校已经做得比较成熟。

明天就要飞回祖国了,晚上主办方又安排我们吃了中餐的自助餐,虽然出了国门,不过大部分时间,我们还是吃着样子熟悉、味道陌生的中餐。

 

 

 

 

2018920         启程回国

上午11:25的飞机,夏洛特至纽约纽瓦克。

可是,仍然是5点就要起床。

由于昨天晚上收拾东西很晚,加之已基本没有时差的影响,一觉醒来,已经是5:30。匆忙之中收拾东西,早餐,赶往机场,漫长的等待之后,下午1:40左右到达纽瓦克。由于达美航空和我们的国航是不联运的,于是还要取行李,重新办理托运,办理登记和安检,所有都办理完,已经是下午3:00

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总归是离家越来越近了。接下来面临的13个小时的飞行,蜷缩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只是想想,腰就开始疼了,忍。

飞机起飞时是当地时间4:50,正常情况下很快就应该进入夜晚了,可是飞行了大概3个小时,或者再久一点,我感觉应该是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之后,向窗外望去,却是一片黎明即起的景色,再往前飞,则是彻底的白天了,一个晚上又偷偷的没有了。我们很快就要追上北京时间。好在乘务员很体谅的要求拉上飞机窗户上的遮光板,营造了一个夜晚的氛围,蜷缩着很不舒服,依然是睡,睡,睡。因为实在是困啊

13个小时的飞行之后,飞机降落到首都国际机场,同样是入关,我们的手续就简单多了,并且我们国家入关时中国人和外国人是分通道办理的,中国人这边大概是有200人左右在排队,好在办理速度很快,而外国人通道那里,基本是不怎么需要排队的。

在转盘上取下行李那一刻,一周的美国之行可以算是画上了句号。

虽然此次的学习过程很短,但是收获很多,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从新建特许学校到百年老校,从城郊学校到城市中心双语学校,学习内容涉及学校管理、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中美学校交流、信息技术应用等等,也许很多东西我们并无法拿过来直接应用,毕竟教育的原生态土壤不同,但是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反思我们的课堂和我们的校园,积极改进和借鉴,或许是此行最大的收获吧。

下一条:印度阿润博士与任晓明老师来我校交流印度文化

关闭窗口

山大附中实验学校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复兴大道3999号
        办公
电话:0530-2202777   招生电话:0530-2298289   信箱:sdfzsyxxbgs@163.com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46216